28 - Nov - 2024
浏览数:46
作者:
自卑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不论你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如何,在生活中某个层面都会体验到或多或少的自卑感。所以心理学界很多学者和工作者做过相关研究,也给出一些自卑的定义及其相关的方面原因的探讨。下面我们稍作整理:
1. 自卑感是指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和其他原因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
2. 自卑感是一种自己觉得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愧、畏缩甚至灰心的情感。引起自卑感的原因可能是一些某些客观因素:能力低、成绩差、生理缺陷、穿着等因素。
3. 自卑感是指在和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自卑感的差异很大,还存在年龄上的差异,它是一种心理上的缺陷。
4. 自卑感是指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者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如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气质、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情感体验。自卑感源于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能胜任、痛苦的心理感受。
5. 自卑感是由于个人生理或者心理及其他方面因素的不足,有时是自以为的缺陷,而产生的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的消极心理状态。
6. 自卑感是个体在与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如别人的情感体验。
7. 自卑感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消极态度,对自己所具备的条件及所作所为感到不满,对自我的存在价值感到缺乏重要性,对生活环境的应付缺乏安全感,对自己想做的事不敢肯定。
以上都是心理学理论研究的学者或心理咨询的工作者得出的结论,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谈到了心理缺陷,生理缺陷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但也有人提到年龄方面,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在5岁时自尊心会发展到顶点,而由于男孩女孩的发育差异或城乡差异生活环境的表现,家庭条件等差异都会造成幼儿自卑感和自尊心虽相伴生长,但不一定互相制约。有数据对中学生进行了自卑心理调查,其结果发现青少年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身体形象自卑、学习自卑、家庭自卑、手淫自卑、人际关系自卑、特长自卑。以上出现的某种自卑感也会当做低自尊或者低自我概念来研究,这本身是不同的。自尊心是指一个人通过自我评价肯定自己某些人格品质,从而尊重自己,它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自卑感是指一个人在自我评价中感觉自己在某种人格品质上不如他人而感到苦恼和颓丧的一种消极感的体验。与这俩个概念紧密联系的有自信心,自信心是对成功的预期。
在心理学工作的范围内出现了很多相关的免疫法,我本人不推荐这种方法。就中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要正确对待,要找到自己的价值感,重要感,要接纳自己,提高自己,喜欢自己。
电话:13810299763 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